1. 反馈绕组的作用
反馈绕组(或辅助绕组)通常用于:
-
为控制芯片(如PWM IC)提供工作电压(VCC)。
-
通过感应主绕组的电压变化,参与稳压反馈控制。
若其绕线不均匀,会直接影响反馈信号的准确性和VCC的稳定性。
2. 绕线疏密不均匀的直接影响
(1)电感量和耦合系数变化
-
电感量波动:绕线疏密不均会导致局部电感量差异,尤其是在高频下,磁芯的非均匀磁化可能引起电感量的非线性变化,导致反馈电压波动。
-
耦合效率下降:主绕组与反馈绕组的耦合系数降低,导致反馈信号无法准确反映主输出的实际电压状态,可能引发控制环路误调。
2)漏感增加
-
绕线不均匀会增加漏感,导致能量传递效率下降,同时漏感与分布电容可能形成谐振回路,引发高频振荡或电压尖峰,干扰反馈信号。
3)磁场分布不均
-
疏密差异会导致磁场在绕组中分布不均,局部磁通密度可能接近或超过磁芯饱和点,引起电感骤降,反馈电压突变,进而破坏控制环路的稳定性。
3. 对VCC电压的影响
(1)VCC电压漂移
-
反馈绕组的输出电压(VCC)与其匝数比、耦合效率直接相关。若绕线不均匀,匝间分布电容和漏感的差异会导致:
-
负载调整率变差:不同负载下VCC波动增大。
-
温度敏感性增加:局部热点可能因绕线松散导致散热不均,进一步影响电感参数。
-
(2)控制环路失效
-
反馈电压的波动会误导PWM控制芯片(如过压/欠压保护误触发),导致占空比调节异常,最终使主输出和VCC均不稳定。
4. 电源工作不稳定的表现
-
输出电压纹波增大:因反馈信号失真,环路响应迟缓或过度补偿。
-
开关频率抖动:VCC电压不稳可能导致控制芯片供电异常,PWM信号时序混乱。
-
间歇性保护重启:电压漂移可能触发过压/欠压保护,导致电源反复重启。
5. 解决对策
-
优化绕线工艺:
-
采用均匀绕线(如分段绕制、层间绝缘处理),减少漏感和分布电容差异。
-
使用三明治绕法(主绕组夹在反馈绕组之间)以提升耦合效率。
-
-
验证变压器参数:
-
测试电感量、漏感、匝数比的一致性,确保符合设计规格。
-
通过示波器观察反馈绕组的电压波形,排查高频振荡或畸变。
-
-
增强控制环路稳定性:
-
在反馈回路中添加RC滤波,抑制高频噪声干扰。
-
调整补偿网络参数(如PI调节器的零极点),提高环路带宽和相位裕度。
-
-
辅助稳压设计:
-
为VCC供电增加线性稳压(如LDO)或TVS钳位,减少电压波动对控制芯片的影响。
-